重庆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瞄准当前科技发展主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做大“科技成果池”,加强与政府、企业、资本等社会资源合作,搭建各类特色成果转化平台,初步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规模化”科技创新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理模式”初步确立。
图1科技创新链条示意图
1、开展原始创新,培育高水平成果
高校是原始创新成果研发的基地,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搭建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平台,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新材料、机器人、大数据、智能健康、智慧医疗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典型原创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31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3项、各类授权专利1000余项,位列2016年《中国高校专利奖排行榜》第38位。其中,时栅位移传感器新技术、高端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及装备、高性能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高端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等一批重大科学和技术协同开发和攻关,突破了行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2、坚持协同创新,做大“科技成果池”
重庆理工大学秉持开放、协同理念,深入推进国际院校协同、军民融合院校协同,聚集创新要素,解决创新驱动的技术供给侧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国际院校协同。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国知名院校建立教育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控制、车身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测试开展深入研究,产生若干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日本山口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国际研究院,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交通、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的国际协同研发。目前韩国科学技术院权仁昭教授、金钟焕教授等已签署入驻协议,李昌熙教授已申报入选外籍“千人计划”。二是积极推进“兵工七子”校校协同。以“血脉亲情”为纽带,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兵工七子”高校以及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成立了B8协同创新联盟,深入探索科技合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产业化合作新模式,共同构建军民融合大平台,实施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三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校企协同。我校与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嘉陵全域机动车辆有限公司就军品民用、民品参军等军民融合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积极服务重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军民两用合作共赢,有利地推进了国防建设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图2 积聚创新资源
3、运行机制
采取“4+3+1”的运行模式,“4”指搭建了以技术为核心、空间为载体、资本为抓手、检测为支撑的“四轮驱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3”指构筑了“大学科技园+加速器+产业园”的“三级孵化”模式;“1”指形成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
图3 运行模式图
(1)“四轮驱动”,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大学科技园服务功能
采取共建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的方式,协同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为园区企业及行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提供技术支撑,搭建技术驱动“轮”。目前,联合湖北恒隆集团、陕汽集团等共同成立了重庆首批5个高端研发平台之一的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共建重庆高新区飞马创新研究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通过搭建以学校技术、人才和社会资源为依托的技术平台,为技术转移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形成技术成果的持续再生、开放流动和有效转化。协同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为创新要素提供物理空间服务,搭建载体驱动“轮”。目前,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等,共同建立了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共同建立投资基金,为园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搭建金融驱动“轮”。目前与重庆天使引导基金、重庆市产业引导基金等多家单位合作组建规模5.4个亿的重庆清研华业股权投资基金;与重庆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联合组建了规模1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共建和引进检测机构,优先为园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搭建检测服务驱动“轮”。目前引进、共建了重庆清研理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检测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汽车传动系统、电子兼容等方面的检测服务。
图4 “四轮驱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2)“三级孵化”,构建企业持续成长空间,打造全链条孵化载体。
以1.9万平方米的重庆理工大学科技园为主体,根据创新企业发展路径,联合共建了约6万平方米,服务技术中试、企业产业化的加速器园区和约500亩服务企业规划化生态的产业园,为每个阶段的企业配置不同的需求资源,构筑起“大学科技园+加速器+产业园”的“三级孵化”模式。在有效实现对大学科技园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同时,也拓宽构建了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一体化孵化载体。
图5 “三级孵化”模式
(3)“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科技园构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变更、财务代帐、人员招聘、社保等公共服务;聘请了一批专业人才作为创业导师,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投融资、项目申报、企业运营管理、成果转化等专项服务;同时园区内设有九龙坡区一站式政务综合服务中心,集聚了人社、工商、税务、科技、经信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依托重庆理工大学为园区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提供实验设备、图书资源等共享服务。
图6 “一站式服务”平台